24/12/2024

PressMega

AI人工智能報道資訊網站

育兒

1 min read
【英國VS香港】BNO計劃讓香港人移居英國後,他們在當地開始建立新生活。據統計顯示,BNO港人在英國生育的嬰兒數量不斷增加,每年達到2100名,出生率比香港高出1.4倍。這種現象可以歸因於英國提供的生育福利,例如52周的產假制度,比香港近3倍長。此外,在英國,政府還提供奶粉補助和免費托兒服務,讓港人在生育和育兒方面更加便利。因此,英國在這方面勝過了香港,成為越來越多港人選擇生活和生育的地方。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去年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來鼓勵生育,包括「新生嬰兒獎勵金」、「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等。根據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的回覆,自2023年10月至今年11月底,共有32,811宗新生兒獎勵金的申請,已向32,107名申請人發放了獎勵金,總金額約為6.4億元。政府計劃在獎勵金推出兩年後進行檢討。這些措施旨在提高生育率,並為有意生育的家庭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政府將繼續密切關注生育政策的實施效果,並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和改進,以促進人口的穩定增長。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香港的生育率在全球幾乎是數一數二的低,政府一直在努力鼓勵生育,但移居英國的港人卻持續增加,去年新生嬰兒數量首次突破二千大關,出生率更高過香港逾一倍。這一波移民潮主要是年輕情侶和中產夫婦,根據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約有20萬名港人移居英國,這批移民的出生率高達10‰。相比之下,香港的出生率自2014年開始下降,2019年更只有33,288名新生嬰兒出世,出生率僅約為4.8‰。英國在生育方面的配套措施也比香港友善許多,例如長達一年的產假、額外的支薪假期等,生育開支也相對便宜。另外,住屋問題也是影響香港出生率的一大因素,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生家庭,但是否能改變港人的生育意願,還需時間來驗證。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每位爸媽一定都會收到小朋友天真的提問:「我在哪裡出生的?」好好回答這個問題,不僅可以讓小朋友學習適當的性教育知識,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還可以理解媽媽懷孕、分娩及照顧嬰兒的辛苦,學會感恩。有Blogger早前發現,本地有一班註冊護士、醫護人員及幼兒教育工作者聯合策劃多項高質素醫學知識工作坊,其中包括可以讓小朋友扮演小護士的課程,活動生動有趣,讓幼兒獲益良多!即看詳情: 「媽媽,你怎麼生我出來的?」每次我都回答他們:「你是在我的肚子裡出來的!」講完之後他們都似懂非懂地,所以我就實行讓他們上課學習懷孕及生產過程,以及照顧新生兒! 必學生活小知識   名人育兒心得   這個課程包括:了解男生和女生性徵結構;幼兒性教育-學習保護自己的身體;認識生命的起源到懷孕及生產過程;使用特別設計的安全模擬懷孕套裝,親身「挺着大肚子」感受及體驗媽媽懷孕時「愛的負擔」;學習照顧新生兒。 首先,小朋友去到要穿好護士制服及掛好名牌,然後就跟醫護導師入去上課,了解及模擬生寶寶,以及如何照顧寶寶。完成課堂之後,會有小護士證書,證明小朋友已經上完課程,學習到相關知識。課程結束後,大約3-4天內會收到相片連結,爸爸媽媽可以看回小朋友上課時的情況。 我覺得這個角色扮演課程真的很有教育性,還有很多不同的醫護課程讓小朋友親身體驗,非常值得小朋友去玩兼學習! Care Lab Limited 地址:九龍紅磡漆咸道北270-274號 結好中心12樓...
1 min read
蘇衍霈早已經意識到自己對護理工作的熱愛,喜歡和人們互動。她在香港中文大學主修護理學,並副修性別研究,希望能夠結合自己對醫療和性別議題的興趣。數年前,她加入了無國界醫生,成為一名國際救援人員,前往地中海和孟加拉參與救援工作。今年五月,她更成為組織中的一員。 原文中的照片顯示蘇衍霈在工作中的情景,她專注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展現了她對護理工作的熱情和承諾。蘇衍霈的故事激勵著許多人,她不僅專業,而且充滿愛心和同理心,一直致力於幫助他人。希望她的故事能夠感染更多人,讓更多人關注和支持國際救援工作。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聖誕節即將來臨,節日的氣氛越來越濃厚,準備聖誕禮物無疑是其中一個充滿儀式感的環節。剛剛迎接初生寶寶來到世上的父母們,也可趁此佳節,為孩子精心挑選人生中的第一份聖誕禮物。既然是送給寶寶,當然要選擇既實用又品質上乘的產品。今次,小編特別為大家推薦10款聖誕禮物,相信其中總有一款能夠俘獲寶寶的心! 放假親子去哪裡好?   親子旅遊推薦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近年來,大眾對性小眾的關注有所提升,但仍有一群不被理解的人。所謂的「雙性人」指的是性發展障礙的人,過去10年,香港共有59名新生嬰兒被診斷為性別不明或假兩性畸形。有過來人坦言,在童年時期經常被老師和同學取笑,甚至在升中前接受了超過20次的性別重置手術,但手術屢次失敗,帶來極大的痛苦。去年,聯合國發布了有關雙性人權利的技術說明,建議確保任何人都不會在嬰兒時期接受不必要的醫療和手術治療,以保護他們的身體完整性、自主權和自決權。有醫生和學者希望,社會能更加包容並尊重雙性人的存在,讓他們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性別身份,過著無歧視的生活。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最近在網絡上有許多討論,關於全職媽媽和在職媽媽誰更辛苦的話題。然而,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因為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成為母親就意味著生活不再輕鬆!日前一位新手媽媽在社交平台Threads上發文,她表示「從產房出來的那一刻起,我就是一個媽媽」。 這句話道出了做母親的不易。無論是全職媽媽還是在職媽媽,都要經歷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媽媽們需要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同時還要承擔起教育和引導的責任。她們需要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取得平衡,同時還要應對各種不可預測的情況。 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在職媽媽,她們都值得被尊重和欣賞。因為做母親是一份辛苦而又美好的工作,她們的付出和愛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讓我們一起尊重和珍惜所有的媽媽,因為她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存在!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不少爸爸媽媽都會暱稱孩子為「BB」,親切又可愛!不過最近有網友分享,有家長在初生孩子的出世紙上,在英文名後加上「BB」,引起討論。 一位港媽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她初生女兒的出世紙照片,中文名字沒問題,但英文名後加上「BB」;港媽更表示希望女兒不會因此被取笑。 許多網友批評父母不應該在子女的名字上開玩笑,因為這將成為子女未來讀書和處理文件時的依據。 不過,如果事主想為女兒改名,仍有機會。根據入境事務處資料,父母可以在出生登記後42日內申請加名或改名而無需支付費用;42日後則需支付費用。父母需親自前往登記處宣誓,出示出生證明書,子女無需在場。 如果兒童年滿11歲,則不得在出生登記項目內加名或改名。加名或改名後的出生登記紀錄核證副本會在9個工作天後簽發,並需支付費用。 來源:《Threads》。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英國萊斯特大學臨床微生物學講師芙瑞史東(Primrose Freestone)最近撰文警告,初生嬰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因此親吻可能帶來致命感染風險。新生兒的免疫細胞數量較成人少,無法有效抵抗感染,對於疱疹病毒等病原體更為脆弱。芙瑞史東提醒新手父母應勇於要求訪客避免親吻或觸摸嬰兒,並確保手部清潔。若訪客有感染症狀,應避免接近新生兒,尤其是感冒或呼吸道疾病患者。為避免感染風險,親友應選擇較安全的接觸方式,如避免親吻嬰兒的臉部,選擇觸摸較安全的位置。保護新生兒的健康是最重要的責任,避免因為親吻而導致嬰兒生病是表達愛意的最好方式。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