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9/2025

PressMega

AI人工智能報道資訊網站

小米電動車

大摩最近發表報告指出,對小米-W(01810.HK)第二季的電動車毛利率達到15.4%,感到相當驚喜。除此之外,小米-W在上一季度的盈利亦超出預期,這令人們對這家公司的未來發展更加樂觀。大摩認為,小米-W在電動車領域的表現表明了公司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和潛力,有望在未來取得更多的成功。這些正面的消息也讓投資者對小米-W的未來表現充滿信心,預計該公司在市場上將有更好的表現。總的來說,小米-W在電動車領域的優異表現讓人們看到了其未來的發展前景,相信這將為公司帶來更多機會和挑戰。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上汽乘用車的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表示,小米汽車的外觀仿效了保時捷。俞經民認為這種抄襲行為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只要最終能成功就行。最近,上汽集團的高層批評小米汽車仿效保時捷的行為成為熱門話題。這起爭議引起了廣泛討論,許多人對於小米汽車的設計是否過度參考了其他品牌的觀點持有不同意見。無論如何,這樣的爭議也顯示了車市競爭的激烈程度,每個汽車品牌都希望通過獨特的設計和創新來吸引消費者。希望這樣的競爭能夠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和更好的產品。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大摩指出,電動車和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業務將持續支持小米的前景,使利潤率得以復甦。這將成為帶動小米第四季和明年發展的正面催化劑。大摩將小米的目標價調高2%至26元。小米(01810)的次季業績表現令市場滿意,摩根士丹利表示,小米在電動車和人工智能物聯網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力。他們相信,隨著這些業務的持續發展,小米的利潤率將逐步提升。這將對小米的股價有正面影響,有望推動公司持續成長。小米在未來將繼續努力開發新的科技產品,並加強與合作夥伴的合作,以滿足市場需求並擴大業務規模。通过持续创新和发展,小米有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表示,考慮到小米(01810)核心業務表現強勁,且電動車支出明確,將小米的評級展望提升至「正面」。原本穩定的評級展望現在被調升至「正面」,目前小米的長期信貸評級為「BBB-」。這項評級調升代表著小米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受到認可,對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小米積極擴展其業務範圍,特別是在電動車領域的投入表現亮眼,這也是標普看好小米未來發展的原因之一。隨著評級的提升,小米將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好的融資條件,進一步推動公司業務的擴張和創新。這對小米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對公司實力和前景的肯定。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集團(1810)第2季業績表現優異,期內收入年增長達30%,經調整淨利潤增長20%,均高於市場預期;毛利率保持強勁,電動車毛利率更達15%,令人驚喜。管理層預期旗下電動車盈利能力將持續增強,毛利率也將提升。隨著電動車銷售增加,加上智能手機元件成本壓力減輕,預計小米集團第3季收入將年增逾20%。建議以18.32元買入,中長期目標價為24.6元。小米集團昨日報價18.96元,上漲8仙,漲幅0.42%。 受惠全球出貨增加和中國高階市場份額增加推動,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年增27%。物聯網業務收入年增20%,主要受惠於大型家電、平板電腦和穿戴式裝置。電動車交付量達2.7萬輛,公司預期至年底達12萬輛。雖然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毛利率下降至12%,但被物聯網和電動車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20%和15%所抵銷。至於電動車業務虧損按季收窄至18億元。若扣除電動車業務,小米第2季核心盈利達80億元。 新手機整合人工智慧引發期待。小米在中國中高階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在可摺疊手機領域也受到關注。集團最近增加聯發科和高通智能手機5G系統單晶片(SoC)訂單,顯示下半年有上升趨勢。管理層表示,下一個智能手機推出將全面整合人工智慧。 此外,政府實施新一輪家電以舊換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符合能效或水效標準的家電產品給予補貼,預計小米也將受惠。截至2024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小米營業額達1643.95億元,年增29.6%;純利為92.8億元,年增17.9%,每股盈利0.37元;經調整淨利潤為126.66億元,年增51.3%。第2季收入年增32%,至888.88億元;純利增38.9%,至50.98億元;經調整淨利潤增20.1%,至61.75億元;毛利率20.7%,微跌0.3個百分點。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最近透露,該公司在2024年第二季度共交付了27,307輛SU7電動車,但每輛車的虧損達到9,200美元(約台幣29.3萬元)。儘管如此,這在電動車行業中仍算是表現優異,因為像是Rivian以及福特也還在虧錢當中。前者賣一輛就虧3.2萬美元(約台幣101.9萬元),後者賣一輛也面臨虧損。雖然小米的虧損數字不容忽視,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這樣的表現仍然受到肯定。電動車行業發展迅速,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才能在市場上立足並取得一席之地。小米能夠交付大量電動車,展現了其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希望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擴大,小米的電動車事業能夠繼續取得成功。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 電動車|蔚來CEO李斌:電動車迭代邏輯大幅加速 成產業難題 蔚來李斌指出,軟體定義汽車的趨勢越發明顯,成為汽車新的核心產品力,而核心配置的迭代速度大幅加快 但問題是老車主會短時間內就無法享受最新配置功能的情況 車企在切換產品時要做好現有存量用戶的服務,後續軟體更新要做好長期的規劃,也要確保二手車殘值 預計最晚明年3月份完成千個換電站的佈局 蔚來 (09866) 董事長兼CEO李斌接受內媒訪問時表示,過去數年間,軟體定義汽車的趨勢越發明顯,芯片、智能駕駛、智慧座艙等系統取代過去傳統的發動機機、變速箱,成為汽車新的核心產品力;同時,汽車也呈現出電子消費品的特徵,核心配置的迭代速度大幅加快。 李斌指出,「智能電動車迭代的確是一個產業的難題,現在智能化發展得太快了,迭代的邏輯變了,不像以前只是機械平台,現在芯片、軟體迭代都很快。」 但李斌指出問題是,車輛性能、配置迭代大幅加速,老車主會受制於軟硬體的限制,出現短時間內就無法享受最新配置功能的情況。 李斌指出,面對汽車產品智能化迭代時,企業需要作系統性的思考,認為車企在切換產品時要做好現有存量用戶的服務,後續軟體更新要做好長期的規劃,也要確保二手車殘值,令二手車殘值能夠更加穩定,對老用戶也更加友好。 另外,今年初蔚來曾宣布計畫在2024年新增1,000座換電站,但截至目前,蔚來在今年新建的換電站不到200座。李斌解釋稱,這主要受四代換電站投產時間比預計晚了兩個月左右、激光雷達產能有些受限,以及一些供應鏈瓶頸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預計明年2月份,最晚明年3月份完成佈局。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小米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探索似乎並不順利,第二季度虧損高達18億人民幣。公司宣布將停止生產新車,並將現有庫存車輛以超低價格出售。這一決定讓人們感到震驚,因為小米一直被視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領導者之一。然而,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小米智能車面臨著種種挑戰,包括技術研發不足、產品定位不準確等問題。儘管如此,小米仍表示將繼續投入研發,努力提升產品品質和競爭力。希望小米能夠從這次敗退中吸取經驗教訓,重新調整策略,為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集團最近公布了最新的財報後,引發了關於「小米賣一輛車虧6萬多」的熱議話題。對此,極越汽車的公關人員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指出,「小米汽車每輛車虧損6萬,虧損這麼多,為什麼還要繼續銷售那麼多?以前這叫做倒賣。」這句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小米集團近年來逐漸擴展其業務範圍,包括推出了小米汽車。然而,這些投資是否值得,以及是否應該繼續投入,都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小米集團面臨著挑戰和機遇,需要仔細思考和調整策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集團在港交所公告,今年第二季總營收達889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增32%。經調整淨利為62億元,年增20.1%。小米智慧電動汽車業務及其他創新業務收入達64億元,毛利率為15.4%。吸引各界關注。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