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9/2025

PressMega

AI人工智能報道資訊網站

小米電動車

小米於今年3月在中國市場推出了首款電動車SU7,定位為「C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提供單摩打和雙摩打版本,電池容量分別有73.6kWh和101kWh兩種選擇,售價介於21.59萬至29.99萬人民幣之間。小米SU7在中國市場表現強勁,截至目前已交付超過3萬輛,集團CEO雷軍也談及了海外上市計劃。 雷軍表示,小米SU7的產能提升將加快交付速度,預計在11月初提前完成年度生產目標,並計劃在12月在中國59個城市開設220家門市。他還透露,小米汽車的目標是全球前五,計劃在適當時機進行全球化。 近年來,中國電動車品牌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歐洲一直是他們渴望進入的市場。雖然小米是汽車領域的新手,但其手機和電子產品在歐洲市場已有多年銷售經驗,具有良好的市場認知和銷售網絡。然而,最近歐盟對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實施高關稅措施,小米可能會等待政策落實後再考慮進入歐洲市場。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中國科技公司小米集團首款雄心勃勃的電動汽車在市場上取得了成功,近日更以8億42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38億1100萬元)在北京購地,計劃擴大生產電動汽車。根據媒體報導,小米集團積極參與北京市的規劃和建設,展現出對於電動汽車市場的重視與投入。這次的購地行動不僅是對於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舉措,也代表著小米對於綠色環保產業的承諾。小米集團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積極探索和投資,將為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帶來新的活力和發展機遇。隨著小米集團的不斷努力和投入,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優秀的電動汽車產品面世,為社會和環境帶來更多正面影響。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SU7電動四門跑車於今年3月正式發布,是小米首款汽車,引起廣泛關注。售價21.59萬人民幣起,吸引了超過5萬輛訂單,短短27分鐘內就達成這一成績。小米創辦人雷軍稱其為50萬元以下汽車中無對手。不到半年,雷軍在年度演講中表示,SU7全年銷量目標為10萬到12萬輛。此外,他還預告了SU7 Ultra的新版本。SU7的成功讓小米在汽車市場站穩腳跟,成為了一個無可忽視的競爭對手。SU7的性能和價格優勢使得消費者對其產生濃厚興趣,未來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01810)首季經調整淨利潤超預期,達64.9億元人民幣,年增逾1倍。SU7電動車系列截至5月15日交付1萬輛新車,管理層目標全年交付12萬輛。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約23億元,SU7系列累計鎖單超過8.8萬輛。智能手機業務首季收入464.8億元,年增32.9%,出貨量增33.7%至4060萬部,預計全年出貨超1.6億部。ASP約1144.7元,年減0.6%,主要因境外市場收入增加。集團首席財務官表示,核心經營費用率佔收入12.8%,年減0.7個百分點。雷軍在抖音擁有超過2290萬粉絲,單是4月漲粉近475萬,成為短視頻達人漲粉月榜首。雷軍抖音帳號發布66條視頻,開啟5場直播,粉絲增長近700萬。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剛剛公布 2024 年第一季的財報,顯示當季營收達到 755 億人民幣,淨利潤為 65 億人民幣。相較前一年度,營收增長了 27%,淨利潤更是大幅增長了 100.8%。這代表著小米在今年第一季度表現出色,營運狀況良好。小米一直以來致力於提供高品質且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並持續拓展市場,這些努力終於在財務數據中得到了體現。隨著科技產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小米能夠保持穩健的成長,顯示了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我們期待小米在未來能夠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創新和價值。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2024年,中外科技競爭激烈,除了人工智能領域外,電動車和智能汽車也成為焦點。中國車企優勢明顯,引起美國的關注和打壓。最新電動車研發動向如下:2024年5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表示將採取更多舉措,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美國則對中國電動車大幅增加關稅至102.5%,並將對多種進口產品提高關稅。中國外交部敦促美方取消所有加徵的關稅。中國首四個月汽車出口增長24.9%,其中電動車出口也有顯著增長。德國芯片製造商Infineon與小米集團達成協議,將供應小米汽車先進功率芯片。此外,特斯拉與百度達成協議,在地圖和導航上深化合作,以推動全自動輔助駕駛在中國落地。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表示,中國將逐漸稱霸電動車市場,並將進入新階段與中國合作。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北京時間:2024年05月14日 00:57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14日訊】由於中共政府補貼政策,中國大量的電動汽車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的快速成長,產銷量位居全球第一。由於中國汽車行業的技術門檻低,許多新公司可以輕鬆入門。看完2024年北京車展的小米董事長雷軍絕望地表示,中國電動車完全是「靠矇」。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3年中國大陸電動汽車出口120.3萬輛,較2022年成長77%,成為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出口國。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由於一方面政府補貼,第二方面政府也支持他們,因為可以跟歐美國家去談判氣候問題,碳排放可以得到一些談判籌碼。所以這種原因導致它需要這個行業野蠻生長,缺乏監管,導致整個行業是一種亂象。」 2024北京國際車展剛剛閉幕,看完北京車展的小米董事長雷軍絕望地表示,中國電動車完全是「靠矇」。雷軍認為,中國每家車廠都做一系列的車,但「好的車有幾輛就行了,幹嘛需要那麼多同質化的車呢?」 黃大衛:「雷軍說的話是沒錯的。目前中國所謂的新能源,比如電動車由於有政府補貼,而且有商業政策支持,所以大量的企業為了能拿到補貼去發展,甚至有地方政府為了地方政治資本,都在拚命鼓勵廠家,提供貸款、提供政策優惠,像雨後春筍冒出來的企業很多,可能就是打醬油的。原來做服裝,做什麼產品(的企業)都有,因為有補助,所以瘋狂做。」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綉雯:「中國它發展這些新的技術或什麼,大部分都是從抄襲或是偷,即使是小米的汽車,我想它應該也是,為什麼雷軍會講說這麼多同質化的車,因為他們也可能被其它新的車企抄襲或是偷他們的技術。」 從2009年起,由於政府補貼政策,中國大量的電動汽車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的快速成長,產銷量位居全球第一。 王綉雯:「因為他們這樣子同質化內卷的問題,就會造成第一個問題就是,你這樣造出來的車到底是能用嗎?因為這些車子都是有安全性的考量,包括因為是關係到人命的問題。」 分析認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過度競爭,未來就會呈現血流成河的現象。 王綉雯:「因為競爭太激烈了,所以血流成河要搞一大堆的這些新的車企。這個就顯示出他們之前的這些投資,還有他們的產線擴充,可能是過於樂觀或是過於快速,也就是說,它的投資的資源配置可能是有錯誤的。就是因為大家都是配合政策,然後搞這種大運動式的發展模式,所以到最後的話就會呈現這樣子的一個後果。」 大陸第一財經報導,2014年前後,「造車新勢力」開始興起,不過隨著近幾年競爭加劇,一大批造車新勢力先後倒下。...
德國晶片公司英飛凌(Infineon)宣布與小米(01810)達成協議,將持續供應先進功率晶片給小米直至2027年。這項協議將為小米提供穩定的晶片供應,確保其產品的品質和性能。英飛凌是一家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豐富經驗和技術的晶片製造商,與小米的合作將有助於提升小米產品的競爭力。這也顯示了英飛凌對小米未來發展的信心,雙方合作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創新和高品質的產品。小米在智能手機和智能家居領域取得了成功,與英飛凌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其在市場上的地位。這項協議將推動雙方在科技領域的合作,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蔚來(09866)也加入了「搶客戰」,在華為之後成為最新的參與者。根據內部媒體《科創板日報》的報導,蔚來在訪問多家新能源汽車門店後發現,他們針對已經支付訂金的小米(01810) SU7預定車主推出了5000元的補貼。這顯示了蔚來對於擴大市場份額和吸引更多客戶的決心。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加劇,各家廠商都在努力尋找吸引消費者的方法。蔚來的舉動也反映了他們對於市場潛力的信心,希望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脫穎而出。這種競爭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和優惠,同時也驅使廠商不斷創新和改進。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電動車|小米SU7最近發佈後,引起了內地網民的討論。許多人認為小米SU7的外觀與知名跑車品牌保時捷Porsche首款電動跑車Taycan非常相似,甚至將小米SU7戲稱為「米時捷」。保時捷中國總裁Michael K對此表示,這只是巧合,並且讚美小米SU7的設計和創新。小米SU7在外觀上確實有一些類似保時捷Taycan的地方,但整體設計還是有其獨特之處。小米電動車的發展一直受到矚目,相信小米SU7的推出將為電動車市場帶來新的競爭力。希望小米能夠在電動車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