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稅戰對兩國的電動車產業產生了重大影響,特斯拉和比亞迪都希望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比亞迪最近的銷量在2024年整年和今年第一季度都超越了特斯拉,這顯示了其競爭力。中國和歐洲也將重新啟動電動車價格談判,這將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華爾街對於這場關稅戰的發展也將持續關注。特斯拉和比亞迪將在這場競爭中努力爭取更多市場份額,這將有助於塑造未來全球電動車市場格局。電動車產業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消費者也將受惠於不斷增加的選擇和競爭壓力。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BYD電動車
儘管中國目前仍深陷美國之間的關稅難題,遭到川普政府再一次反制,累計被徵收關稅達到了145%,但這仍不影響中國車廠經營歐洲市場的決心。比亞迪最近在歐洲市場推出新款休旅車Atto 2,並宣布旗下高端品牌騰勢(Denza)正式進軍歐洲市場。在米蘭設計週上展出的旅行車作品Z9 GT,將於年底正式啟動銷售。 Z9 GT是騰勢在歐洲推出的首款車型,去年發表,擁有近1,000匹動力。車輛配備全球首創的「易三方」技術,透過獨立驅動的電動馬達實現多種革新功能。動力架構上提供PHEV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與純電兩種版本,動力輸出強勁,續航力也表現優異。 雖然Z9 GT在歐洲的售價尚未確定,但與歐洲市場其他車型相比,價格具有競爭力。比亞迪將繼續積極拓展歐洲市場,展示中國車廠的實力。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2025年4月11日,全球電動車銷售持續增長。在政策推動和市場結構變化的推動下,歐洲的純電動車銷量增長了64%,成為電動車轉型的新支柱。德國等國家在推動電動車政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帶動了整個歐洲地區的電動車市場的快速增長。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視和環保意識的提高,電動車已成為未來汽車市場的主要發展方向。預計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電動車的銷量將持續增長,為打造環保的出行方式提供更多選擇。2025年的電動車市場將會呈現更加繁榮的局面,帶動整個汽車產業向環保、高效的方向發展。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2025年4月11日,電動車龍頭Tesla終於進軍中東最大經濟體沙烏地阿拉伯。然而,在長達900公里的主要幹道上,卻尚未建立任何充電站,必須面對高達攝氏50度的沙漠氣溫對電池續航的挑戰。同時,中國競爭對手比亞迪早在2024年5月就已進駐沙特市場,加劇了競爭壓力。 在全球其他市場,Tesla面臨著銷售不振的困境。2025年第一季全球銷量下滑13%,成績創下了近三年來最差的表現。主要原因包括執行長Musk的政治立場引發的爭議,車型更新延遲,以及來自BYD的競爭壓力。BYD早在2024年就已在利雅德設立展間,進一步加劇了Tesla的困境。 Tesla必須面對來自中東市場和全球市場的雙重挑戰,才能保持競爭力。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比亞迪(BYD)昨日正式推出全新的「兆瓦閃充」技術量產車!首兩款車型為「漢 L」與「唐 L」電動車,採用全新「超級 e 平台」,擁有超高壓 1000 V 電氣架構,成為首款量產車搭載超過千伏架構的車款。官方宣稱最快僅需充電5分鐘,即可補充近400公里續航力。雖然名為「兆瓦閃充」,實際上擁有兩組可同時支援500 kW的充電孔,達到1 MW的超高充電功率。漢 L 起價為人民幣209,800元,唐 L 起價為人民幣229,800元,均比市場預期便宜許多。漢...
電動車被視為汽車產業的未來,但實際上能在這場轉型浪潮中實現獲利的品牌卻屈指可數。根據最新的產業研究報告,到了2024年,全球僅有四家純電動車品牌實現營運獲利。這顯示了電動車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以及在技術、市場和政策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儘管電動車市場前景看好,但要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並不容易。品牌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發和創新,同時應對市場需求和競爭壓力。此外,政府政策和法規對於電動車行業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一家獲利的純電動車品牌可能意味著更好的產品品質和服務。因此,消費者在選購電動車時應該多加考慮品牌的經營狀況和市場表現,以確保自己的投資能夠得到回報。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大紀元2025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君宜綜合報導)近期中印關係有所改善,但印度對中國企業仍保持謹慎態度。印度商務與工業部長皮尤什・戈亞爾(Piyush Goyal)公開表示,印度目前暫不開放市場給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但對美國車廠特斯拉(Tesla)則持開放態度。 戈亞爾在接受彭博電視專訪時指出,印度必須謹慎看待戰略利益,對比亞迪暫未開放市場。印度鼓勵外資投資,但對中國資金與技術流入保持嚴格審查。 印度拒絕中國車企已非首次,比亞迪、長城汽車先前投資計劃均遭印度政府駁回。面對美中貿易戰升溫,印度正與美國、歐盟展開自由貿易協議談判,以防範中國產品傾銷。 印度對特斯拉進駐持觀望態度,高關稅成最大障礙。印度政策面臨外資壓力與本土產業保護之爭,如何平衡吸引外資與保護本地產業利益成為挑戰。全球電動車市場快速擴張,印度需掌握政策平衡,才能突破電動車產業發展的關鍵。【責任編輯:葉紫微】(本文參考了彭博社的相關報導)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2025年4月7日,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汽車巨頭豐田汽車預計在2027年前將自家開發的電動車款數量擴增至約15款,並將年產量提高至30萬輛。豐田汽車一直致力於推動電動車的發展,希望在未來能夠成為電動車市場的領導者之一。 豐田汽車的電動車款將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的車型,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此舉也是為了跟上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增加,並且符合豐田汽車的永續發展目標。 豐田汽車相信,電動車是未來汽車產業的趨勢,透過不斷的研發和創新,他們將能夠提供更多選擇給消費者,同時也能夠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希望豐田汽車未來的電動車款能夠受到市場的歡迎,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比亞迪(01211)在日本的子公司昨日宣布,旗下純電動車(EV)「海豚」等車款將降價約30萬日圓(約1.56萬港元)。這是比亞迪首次在日本實施降價措施,目的在於刺激當地純電動車市場。 報導指出,日本國內的純電動車銷售一直呈現停滯狀態,比亞迪希望透過這次價格誘因來擴大銷售量。比亞迪一直致力於推動電動車的普及化,此次降價行動也是該公司積極參與日本市場的體現。 這項降價措施將使消費者更容易接受和購買純電動車,同時也有助於提高比亞迪在日本的市場佔有率。這將對整個電動車產業帶來積極的影響,也促使其他品牌跟進推出相應的措施。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日本汽車進口協會4日公布,2024年度外國廠商純電動汽車(EV)新車進口銷量達24,868輛,較去年增長4.5%,創下新高。歐美和中國廠商推出新車型,帶動了銷量增長。外國汽車廠商對於日本市場的關注度逐漸提升,純電動汽車的受歡迎程度也逐漸提升。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消費者對純電動汽車的需求正在增加。此外,外國廠商對於日本市場的開拓和投放也是銷量增長的原因之一。預計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純電動汽車的銷量還將繼續增長。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