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推出首款SUV車型YU7後,銷售表現驚人,短短三分鐘內就售出超過20萬輛。展間試乘預約爆滿,新訂單可能需等待一年才能交車。其他電動車廠商也紛紛推出優惠活動,憑YU7訂單購車可獲得折扣。小米不僅進軍電動車市場,還推出AI眼鏡進軍智慧穿戴市場,與市場領導者Meta競爭。展間吸引眾多民眾參觀,銷售人員強調小米車的品質嚴格控制。YU7座椅設計實用,適合車宿或露營使用。其他車廠也推出優惠活動,特斯拉展示Model Y解剖車,小米信心滿滿對抗特斯拉。小米AI眼鏡售價較便宜,成功吸引市場關注。消費者最終是否買單,仍取決於產品實力與表現。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電動車
小米最近推出的第二款新車YU7在市場上受到熱烈歡迎,但在第二天的測試中,剎車片因過熱而起火。之前,小米YU7因為座艙芯片採用手機晶片而非汽車等級晶片,以及發布前媒體報導的銷量數據和實際銷量數據一致,引起一些質疑。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中國科技公司小米(1810-HK)在2025年6月30日推出最新的電動SUV YU7後,在中國市場掀起了熱潮。這款車型在短短18小時內就收到了24萬筆訂單,這些訂單已經支付了訂金。有些消費者甚至在車還未正式上市前就已經下單。這款電動SUV擁有先進的科技設備和環保特性,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興趣。小米公司以其獨特的品牌形象和創新意識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YU7的推出也再次展現了小米在科技產品領域的實力。這次上市引起的市場熱潮也讓人們對未來的科技汽車市場充滿了期待和興奮。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近日,大陸電動車小米新車YU7召開發布會,宣稱3分鐘內預定超過20萬台車,但有網友質疑發布會報導在發布會之前就已經發出,懷疑小米銷量可能造假。據報導,小米發布會售價25.35萬,3分鐘內大定超過20萬台。網友發現,報導時間與發布會時間不符,質疑銷量造假。隨後,報導時間被修改,但網友仍有疑問。有網友表示可能是通稿和銷量造假,並指出小米之前遇到車禍風波和碳纖維事件,最近su7訂單下滑,二手車價格也下跌,造成突然創造訂單量的反差。小米過去也有銷量造假的記錄。此外,小米汽車被指抄襲國外知名汽車品牌,SU7外觀與保時捷Taycan相似,引起爭議。新款YU7車型也被指與法拉利Purosangue相似,被指抄襲。整起事件引發熱議,許多網友對此表示懷疑和批評。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大紀元2025年06月28日訊】中國電動車時不時發生自燃或駕駛失控事故。近日,小米和比亞迪被爆使用手機級別低質晶片。專家指出,中共允許電動車使用手機晶片反映官商勾結,不顧產品安全和人命。 小米首款SUV車型YU7使用消費級晶片,遠不如車規級晶片穩定耐用。BYD的高端車型「方程豹」也被曝使用消費級晶片。 中國電動車事故頻發,包括貨船運載中國製汽車及電動車起火沉沒、小米SU7連撞16輛車、SU7在高速公路撞護欄起火等。 台灣專家表示,消費級晶片無法確保穩定性,可能導致自駕系統失靈。中國晶片技術不穩定,影響電動車安全。 專家指出,電動車自燃與車門打不開與晶片質量和安全設計問題有關。中共官商勾結,為了維持生產,使用低質晶片,無視安全。中共壓制負面消息,保護車廠存活。中共不在乎人民生命,只在乎自身利益。【責任編輯:孫芸】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去年底首次曝光的電動休旅YU7,在昨天晚上(6/26)在小米創辦人雷軍的主持下正式在中國開賣。消息一出短短3分鐘內,小米在微博上宣布訂單已突破20萬台,引來許多網友留言,直呼「這麼久才能交車?」、「賣車像賣手機?」。在活動中,雷軍直接拿小米YU7和特斯拉Model Y做比較,表示小米YU7的配備更豐富,而且價格比Model Y更便宜。 小米YU7定位為豪華電動休旅,目前提供標準版、Pro版和Max版三種車型,全系列搭載800V碳化硅高壓平台。標準版採用單馬達後驅配置,最大馬力為320匹,最大扭力為53.9公斤米,0-100km/h加速為5.88秒,最高時速達240km/h,電池容量為96.3kWh,續航里程達835公里,建議售價為25.35萬元人民幣。 Pro版擁有雙馬達四驅配置,最大馬力達496匹,最大扭力達70.4公斤米,0-100km/h加速為4.27秒,極速也是240km/h,電池容量和標準版相同,但續航里程為770公里,建議售價為27.99萬元人民幣。 Max版則搭載高性能設定的雙馬達四驅系統,最大馬力達690匹,最大扭力達88.3公斤米,0-100km/h加速僅需3.2秒,極速達253km/h,電池容量為101.7kWh,續航里程為760公里,建議售價為32.99萬元人民幣。此外,Max版還標配Brembo四活塞煞車卡鉗,提供多種輪圈和車色選擇。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電動車再度挑戰!YU7瞄準超越特斯拉Model Y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小米執行長雷軍對YU7設下了雄心壯志的目標,希望能超越全球最熱銷的電動豪華休旅車Model Y。雖然小米在2021年才成立汽車部門,但他們的首款電動轎車SU7在中國市場取得驚人成功,並且在1年內交付超過18萬輛,這在汽車行業中極為罕見。 小米的成功不僅來自於產品本身的競爭力,更在於他們能夠快速提升產能並大規模交付車輛。目前在中國市場,小米SU7的銷量已經超越了特斯拉的Model 3,並且對特斯拉Model 3的銷售速度造成了影響。 現在,小米將目標轉向特斯拉最暢銷的Model Y,並將其視為挑戰目標。小米執行長雷軍表示,對於YU7是否能超越Model Y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他們已經將此設定為目標。對於小米能否複製SU7的成功模式,在休旅車市場掀起波瀾,業界將持續關注。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01810)創辦人雷軍在微博上表示,將於6月26日(週四)晚上7點正式發布小米首款SUV「Xiaomi YU7」。小米汽車在5月底舉行了一場技術交流會,公布了許多配置和性能,但還未公開全部資訊。這款新車將是小米進車市的重要一步,展現了小米在智慧科技領域的多元發展。雷軍的這則微博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許多人對這款新車的表現和價格表示期待。小米作為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其進車市的舉動也被視為對整個汽車行業的挑戰和衝擊。人們期待著看到小米能否在汽車領域帶來新的革命和突破,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和驚喜。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創辦人雷軍於6月23日透過個人社群平台正式宣布,旗下最新電動車款小米YU7將於6月26日晚間7點正式發表並上市。這場發表會將同步公開新一代小折疊手機Xiaomi Flip2、小米平板7S Pro,以及一款號稱「面向下一個時代的個人智慧型裝置」,展現小米在AI與智慧裝置領域的努力。雷軍甚至透露了YU7的全新車色「流金粉」,這是一款結合金屬光澤與粉色調的特殊塗裝,預料將吸引年輕族群與女性車主目光。從先前透露的資訊顯示,小米YU7擁有4,999mm車長、1,996mm車寬與1,600mm車高,軸距達3,000mm,車身比例大氣修長,空間表現亦可圈可點。全車最大儲物空間達1,970公升,包含前行李廂141公升、後廂678公升,後座椅放倒後更可擴充至1,758公升,定位為適合家庭長途出遊的多功能電動車款。小米YU7將推出三種車型編成,分別為標準版、Pro版、Max版,採用800V碳化矽高壓平台,最快僅需15分鐘即可補充約620公里的續航里程。主動安全與智慧駕駛系統方面,小米YU7也有亮眼呈現,全車系標配LiDAR光達、毫米波雷達、高清攝影機、超音波感測器,強調高階舒適性與行路穩定性。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最近,浙江省一位姓李的男子因為眼睛太小,開車時被小米汽車的疲勞駕駛識別系統不停提醒專注駕駛而感到困擾。他提供的行車影片顯示,在正常行駛期間,系統不斷提示他「請專注駕駛,注意安全」,即使他盡力睜大眼睛,提示聲音仍然持續響起,引發消費者對車輛監測準確性的討論。 李男表示,初步判斷系統可能誤判是因為陽光照射造成辨識失誤。當他用力睜眼時,系統才暫時停止提示,但一旦眼神恢復正常,警示聲又再次響起。這樣的體驗讓他在日常駕駛中感到相當煩躁,擔心長期影響駕駛安全。 影片下方留言區有許多網友也反映類似問題,指出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其他品牌如領克、深藍等車款上。有消費者已向客服反映相關問題,希望改善疲勞識別系統的靈敏度與準確性,避免頻繁誤報影響行車體驗。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