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2025

PressMega

AI人工智能報道資訊網站

汽車

小米SU7 Ultra即將入駐GT7。(雷軍微博圖) 小米集團(1810)創辦人雷軍透過社交平台宣布,旗下電動跑車「小米SU7 Ultra」即將入駐PlayStation 經典賽車遊戲《Gran Turismo7》,成為GT賽車史上首款的中國車。此舉標誌著首款中國品牌量產電動跑車,成功打入全球最具代表性的駕駛模擬遊戲平台。 山內一典親訪小米試駕   打破紐北圈速紀錄 雷軍在帖文中還提到,《Gran Turismo》製作人山內一典(Kazunori Yamauchi)親自到訪小米總公司並試駕 SU7 Ultra。山內一典表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很快,小米從智能手機、家電到智能穿戴裝置,全面覆蓋人民生活的智能生態系統中,製造出SU7系列汽車作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推出SU7 Ultra原型車打破紐北(Nürburgring...
1 min read
近日,內地雄厚的電動車生產商比亞迪(BYD)積極擴展海外市場,計畫透過泰國生產基地,將自家車輛標上「泰國製造」的標籤輸出到台灣市場。這項計畫預計最快在今年底上市,引起產業界高度關注。 比亞迪一直以來致力於研發和製造電動車,並在國內市場取得不錯的成績。如今,他們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希望透過泰國製造基地進一步擴大業務。這項計畫也被認為是比亞迪在國際市場上的一個重要舉措。 透過泰國製造基地生產車輛,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相信以比亞迪一貫的品質和技術實力,這項計畫將會為台灣市場帶來更多選擇,也有望為比亞迪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5月23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接受採訪時警告,部分汽車公司過度追求市值和股價,他表示汽車行業已經出現了像「恒大」一樣的情況,只是還沒有爆發而已。3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一份關於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聲明。此舉被認為是在警告整個汽車行業要謹慎行事,避免因過度競爭而導致不良後果。長城汽車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對於整個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力。魏建軍的言論引起了業內外的廣泛討論和關注,提醒了人們要時刻關注汽車行業的動向,以保障產業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比亞迪(BYD)董事長王傳福在6月6日召開的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情感激動地表示,比亞迪是他的生命,他只有一家企業,就是比亞迪。王傳福強調公司的重要性,讓人感受到他對比亞迪的熱愛與奉獻。比亞迪是一家在電動汽車和新能源領域具有領先地位的企業,王傳福的熱情和努力致力於推動公司的發展,為行業帶來了許多創新和突破。這種對企業的熱情和奉獻精神,也激勵著比亞迪的員工和合作夥伴,共同努力實現公司的目標和願景。王傳福的言論深深觸動了在場股東和觀眾,展現了他對比亞迪的堅定信念和承諾。通過這次股東大會的發言,王傳福向全世界展示了比亞迪的價值和使命,為公司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更多的動力和期待。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美國就業數據好於預期,美股三大指數周五早段上漲,道瓊指數上升557點,報42,877點;標普500指數上升73點,報6,012點;納斯達克指數上升260點,報19,559點。港股期市報23,692點,下跌31點,低位101點。 瑜伽運動服品牌Lululemon公布上季業績,收入按年增加7.32%至23.7億美元,但淨利潤下降2.13%至3.14億美元。公司也下調了全年業績預測,估計每股盈利在14.58至14.78美元之間。Lululemon股價早段下跌超過20%。 電動車公司特斯拉股價早段反彈3.5%,報294.67美元。此前由於特斯拉行政總裁馬斯克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係惡化,導致特斯拉股價大跌。 另外,美國財政部最新的半年度外匯報告中,未將任何國家列為貨幣操縱國,但保留了中國、日本、南韓、德國等國在監察名單上,這些國家都是美國的貿易逆差國。報告內容與過去幾年大同小異,新增的監察名單國家包括愛爾蘭和瑞士。 在關稅戰持續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價格受到支撐,白銀價格創下13年來新高,金價在3,360美元附近波動。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比亞迪最近以低價策略領先,逼使其他車廠跟進。據悉,比亞迪計劃透過泰國進軍台灣市場,以擴大其市場佔有率。比亞迪一直是電動車領域的龍頭廠商,其積極擴張市場的舉動,讓其他競爭對手倍感壓力。電動車產業在全球範圍內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各大車廠爭相搶攻市場份額。比亞迪此舉或將對台灣市場帶來新的變化,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為了應對激烈競爭,其他車廠也將不得不調整策略,以保持市場競爭力。比亞迪的行動顯示了其積極進取的態度,希望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計劃透過泰國將整車輸出台灣,這消息在國內汽車行業引起輿論。媒體報導指出,比亞迪計劃以「泰國製造」的名義,打開電動車在台灣市場的機會。對此,經濟部昨日正式回應,若事實屬實,將啟動四大反制機制,最高罰款可達300萬元,並有可能暫停其進出口權。該部門強調,對於任何違反貿易法規或損害國內產業競爭力的行為,都將採取嚴厲措施。此舉顯示出政府對於保護國內產業的重視,同時也提醒企業應遵守相關法規,以確保市場秩序的穩定。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5月份電動車銷量慘淡,日產汽車(Nissan)的「Sakura」銷量暴減4成,但進口電動車卻增長62%至2406輛,其中,中國比亞迪銷量飆增4倍至424輛,創單月歷史新高紀錄。根據數據顯示,比亞迪在日本市場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比亞迪的電動車在性能和價格上都有競爭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日本汽車市場對於進口電動車的需求日益增長,這也促使比亞迪等品牌在日本市場取得更好的銷售表現。未來隨著電動車技術的不斷進步,比亞迪在日本市場的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擴大。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運輸署最近公佈了3月本地車市統計數字,並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本地車壇成績表。今年1至3月,私家車新車登記總數為9,940輛,較去年同期(14,752輛)減少32.62%。其中,電動車佔比率達68.6%(6,819輛),較去年同期下降近10%,交投量更顯著下滑40.74%。去年首季新車銷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準買家趕在3月31日前入市,以享受原有的電動車「一換一」稅務寬減優惠計劃。若不考慮這項刺激因素,今年首季的車市表現將較為平淡。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比亞迪(BYD Co.; 01211.HK)在全球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的情況下,仍然表現出色。今年股價持續上漲,因為有堅實的基本面和利多消息支持。比亞迪在三月公布業績,營收首次超越特斯拉,達到約1070億美元。此外,四月比亞迪在歐洲市場的電動汽車銷量也超越了特斯拉。這些利多因素推動比亞迪在香港股市大漲53%,股價持續刷新歷史高位。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汽車市場蓬勃發展,比亞迪在此環境下蓬勃成長。比亞迪股價連續第三年上漲,顯示了市場對其潛力的看好。從未超過100港元的股價在短短幾年內飆升至477.8港元。比亞迪的成功也反映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和發展。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