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810)近來陷入電動車醜聞,不久前有3名女大生撞車後被困燒死,而最近又被指前艙蓋無法有效散熱。小米創辦人雷軍周四表示,在汽車安全的領域,公司將不斷努力提升,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他強調,對於此次事故造成的悲劇,公司深感遺憾,將全力配合調查,並積極改善產品設計,以確保用戶的安全。小米電動車的未來發展計劃也將優先考慮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僅將加強產品測試,還會提高車輛的散熱效果,以確保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雷軍表示,小米將以誠信和負責的態度面對問題,全力確保產品質量和用戶的安全。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汽車
歐洲市場的競爭激烈,各家車企爭相進軍。特斯拉長期壟斷電動車市場,但隨著比亞迪進軍歐洲市場,特斯拉終於迎來強勁對手。歐洲市場步伐稍慢,但隨著電動化轉型加速,汽車市場也將面臨劇烈變革。比亞迪在歐洲市場佈局,將帶來更多競爭力量,促進市場創新與發展。各車企將不斷努力提升技術與品質,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爭奪市場份額。歐洲作為老牌汽車強國,市場潛力龐大,各家車企將繼續爭取市場份額,推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比亞迪的進軍將為歐洲市場帶來新的競爭格局,也將促進電動車技術的創新與升級,讓消費者有更多元的選擇,推動汽車產業邁向更環保、智能化的未來。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特斯拉在英國銷量暴跌62%,而大眾和比亞迪卻逆勢狂飆194%和311%!Model Y五年未改款遭嫌棄,中國電動車以500公里續航和15萬價格碾壓歐洲市場,馬斯克若不行動就太晚了。歐洲是全球第二大電動車市場,特斯拉陷入困境。根據ACEA資料,特斯拉一季度在歐盟市場新車註冊量暴跌45%,市占率僅1.3%。4月份更是兩年多來的最低紀錄,而大眾和比亞迪則持續增長。特斯拉在英國、德國等市場銷量大幅下滑,被大眾等歐洲車企及中國品牌超越。比亞迪在歐洲14國售出11,123輛,遠超特斯拉的6253輛。在德國市場,比亞迪銷量增長8倍多,而特斯拉下降46%。歐洲人發現中國車企提供續航500公里的車,價格竟只需15萬人民幣,對特斯拉失去興趣。比亞迪在英國銷量也遠超特斯拉,顯示消費者對兩者的態度正在轉變。比亞迪在全球光純電銷量已超過特斯拉,並有插混PHEV,歐盟的關稅政策也給予比亞迪發展空間。比亞迪的海外銷量持續增長,未來可期。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小米旗下的電動轎車SU7最近訂單急劇下降。分析人士指出,儘管這款車型自推出以來銷售一路順風,但隨著安全事故和產品爭議不斷升溫,消費者的不滿情緒也在日益增加,對於該車型的銷售前景構成了威脅。 這張圖片展示了SU7的外觀,顯示其造型時尚且引人注目。然而,儘管外觀設計吸引人,但消費者更關注的是車輛的安全性和性能表現。近期發生的安全事故使消費者對SU7產生擔憂,這也直接反映在訂單量的下降上。 小米公司需要嚴肅對待消費者對於產品的反饋,積極解決安全問題和爭議,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只有這樣,SU7才能重新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繼續保持良好的銷售表現。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個別電動車股表現優異,比亞迪(01211)報426元,上漲2.75%,吉利汽車(00175)報19.4元,上漲1.36%,理想汽車(0699)報23.8元,上漲3.48%。市場對電動車行業的前景持樂觀態度,這些股票的表現也反映了這種樂觀情緒。比亞迪作為電動車行業的領頭羊,一直致力於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吉利汽車作為另一家知名的電動車製造商,也在市場上表現穩健。理想汽車是一家新興的電動車公司,最近也受到市場的關注。隨著電動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政策扶持,這些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仍然十分看好。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這些公司的最新動向,以便把握投資機會。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據外電報導,新加坡政府數據顯示,比亞迪(01211)首次超越日本豐田(Toyota,日:7203),成為當地最暢銷的汽車品牌。截至2025年4月,比亞迪在新加坡的銷售量達到3,002輛,佔當地汽車總銷量的20%。 這個消息讓比亞迪在新加坡市場嶄露頭角,展現出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力。比亞迪一直致力於研發和生產創新的電動汽車,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新加坡作為一個繁榮的亞洲城市,汽車市場一直非常活躍。比亞迪能夠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充分展示了其產品優勢和市場策略的成功。 這個消息也讓人看到,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傳統汽車廠商將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比亞迪作為一家領先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正在逐步擴大其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為未來的汽車行業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最近,中國小米陷入一連串負面消息中,不僅遭員工控訴長時間加班,旗下電動車品牌也鬧出問題。小米推出新款電動車SU7後,卻發生了車禍起火事件,造成駕駛無法順利逃生;此外,數百位車主控訴,車款原本號稱僅需花4.2萬人民幣(約18萬新台幣)選配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被質疑只是裝飾性的挖孔。根據《大象新聞》報導,有車主用煙霧發生器對SU7 Ultra前艙蓋進行測試,結果顯示所謂的風道並非實質功能,氣流無法通過,根本沒有散熱或提升下壓力的效果。有車輛工程師更直言:「這根本不是空氣動力學設計,只是裝飾性的挖孔。」消息曝光後,訂購車主紛紛表示要退車,批評小米欺騙消費者。有人表示當初訂購是看中雙風道挖孔設計,認為這是車款的靈魂所在,卻發現被誤導。許多車主希望小米能保持真誠,不欺騙消費者。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2025年5月14日,比亞迪(002594-SZ)將目標轉向海外市場,積極擴大全球市場佈局。他們設定了2030年海外銷量佔比達50%的目標,從目前九成銷量中國的模式轉向全球市場結構。 比亞迪去年全球銷量為427萬輛,其中中國市場佔比高達九成。要在2030年前將海外銷量提升至50%,未來五年海外銷售年增量須達數百萬輛。 比亞迪內部人士指出,歐洲與拉美市場將是關鍵,預計美中關係惡化將導致美國市場封鎖,但將由歐洲政策協調與拉美產能兌現所彌補。 比亞迪已在匈牙利開設歐洲首家整車工廠,並計劃在2026年前在土耳其等地增設生產據點。在亞洲和南美方面也有擴展計劃。 此外,比亞迪還在巴西積極發展鋰礦開採,建立鋰電池原料供應鏈,以提升競爭力和營運毛利。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中國小米電動車最近一直鬧得沸沸揚揚,今年3月一輛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發生火災,造成3名女大學生被燒死。此後,小米汽車的高級車型SU7 Ultra又被指控虛假宣傳。這些事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爭議。 小米電動車作為一個新興的品牌,一直以來都在追求創新和質量。然而,這些意外事件讓人對其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產生了質疑。消費者們對於購買小米電動車的信心可能會受到影響。 對於這些問題,小米汽車應該積極應對,加強產品質量控制,改進宣傳方式,提高透明度和誠信度,以重拾消費者的信任。希望小米汽車能夠從這些挑戰中吸取教訓,不斷提升自身的產品和服務水準,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一段在網絡上瘋傳的影片引起了廣泛關注。影片中,一輛停在上海街頭等候紅綠燈的國產電動跑車比亞迪仰望U9,突然展示了一系列令人驚訝的動作,包括車身左右搖擺,甚至還出現了類似「原地起跳」的姿態。這一幕吸引周圍不少路人和車主駐足圍觀,發出陣陣驚呼。影片的拍攝者似乎也對此感到新奇,並將其分享到網絡上,迅速引發大量網民的討論。不少網民對仰望U9的這一獨特功能表示好奇,有人戲稱其為「街頭熱舞」,也有人調侃車主在等紅燈時「太無聊了」。影片的配樂更是為這段畫面增添了一絲詼諧氣氛。然而,在眾多圍觀和調侃的聲音中,也有不少網民對仰望U9展示的這些功能提出了質疑。一些評論認為,這些「跳舞」和「起跳」的動作在日常駕駛中似乎並沒有實際用途,更像是一種吸引眼球的噱頭。有網民直言不諱地問道:「這個功能到底有什麼用?」、「我們要的是安全穩定的交通工具,不是她媽的搖搖椅」。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