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中國消費者曾經對特斯拉感到極度興奮,但現在他們正逐漸轉向比亞迪等本土汽車品牌。這些品牌提供更節能、更具科技感的汽車,有時價格僅為特斯拉的一半。比亞迪等本土汽車品牌的崛起,顯示出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消費者對於更多選擇和更具性價比的產品表現出越來越高的需求,這也促使特斯拉等外國品牌不斷努力提升產品性能和降低價格。未來中國汽車市場將繼續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消費者也將擁有更多不同品牌和款式的選擇。這種市場發展的多樣性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機會和優惠,同時也促進了汽車產業的競爭和創新。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汽車
片段來源:Car Something
周一(3月10日),特斯拉股價急遽下跌15%,創下四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延續了自2025年以來的下跌趨勢。過去三個月中,特斯拉股價幾乎一半,將特朗普當選總統後的股價漲幅抹去。該公司市值曾在去年12月飆升至1.5兆美元的歷史高峰,但如今已下跌約45%。華爾街分析師近期大幅下調特斯拉的交付預期,這也加劇了投資者的不安情緒。特斯拉股價持續走低,使得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的表現感到擔憂。對於特斯拉而言,這是一次嚴峻的挑戰,需要公司及時調整策略以恢復股價穩定。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豐田公司計劃在2026年之前在歐洲市場推出15款新型純電動汽車(EV),預計純電動汽車的比例將從5%提高到20%。豐田公司認為在歐洲市場純電動汽車的需求逐漸增加,並宣布將推出包括小型SUV「C-HR+」、鈴木貼牌生產的「Urban Cruiser」和首款量產純電動汽車「bZ4X」在內的3款新車型。此外,豐田旗下的高檔車品牌雷克薩斯也將推出SUV「RZ」等3款新款純電動汽車。豐田公司強調他們將堅持全方位的戰略,儘管歐洲市場的純電動汽車需求放緩,他們仍將穩步推進純電動汽車銷售戰略。豐田公司表示,他們目前不打算推出低價純電動汽車,將主要聚焦於高品質和高技術的產品。豐田公司的3款新型純電動汽車將從日本和印度出口到歐洲市場,並暫不考慮在歐洲進行本地化生產。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片段來源:Car Something
2025年3月11日,印尼汽車市場迎來了一波反彈。根據印尼汽車工業協會(Gaikindo)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2月汽車銷量達到72,295輛,較去年同期的70,772輛增長了2.2%。這個數字顯示出印尼汽車市場的穩健增長趨勢,為整個行業帶來了一絲希望。 這項數據意味著印尼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正在回升,汽車廠商也開始看到了市場的活力。隨著經濟的穩步增長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印尼汽車市場有望在未來持續增長。 儘管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和原材料價格的波動,但印尼汽車市場的反彈顯示出了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依然存在。這將為印尼汽車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也為整個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在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小米汽車目前正在全球考察各地市場和政策,準備在適當時機出海。首要問題是解決中國國內訂單排隊六七個月的問題,以及擴大生產的挑戰,因此全球布局可能需要兩三年的準備。小米SU7 Ultra車型在3天內銷售1萬輛,雷軍表示中國國內對中國品牌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小米汽車已推出全場景智慧駕駛技術,成功進入行業第一梯隊。小米集團高層也透露,小米15 Ultra手機在中國市場表現出色,銷售量約為上一代的兩倍,海外市場增長速度也相當迅速。這些消息顯示小米在汽車和手機領域都取得了成功,未來將持續努力拓展海外市場。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傳聞中計畫登場的大通Maxus G50,最近在中國推出全新的PHEV動力,既節能又省油,還可以純電行駛!上汽大通不久前才推出燃油版G50 MAX改款,換上全新的車頭和更精緻的內裝。為了進一步開拓新能源車市場,他們再推出了G50 PHEV插電式油電車型,預售價從15.28萬起,約合新台幣70萬。G50 PHEV外觀與汽油版相同,採用原廠稱為「星河之翼」的前格柵,搭配立體的氣壩造型,是MPV車型中少見的動感風格。頭燈採用分離式設計,LED日行燈整合在引擎蓋上,主要大燈與保桿融為一體。根據原廠數據,G50 PHEV車身尺寸為4825×1825×1778mm,軸距2800mm,與燃油版G50 MAX相同。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2025年3月11日,特斯拉股價持續下跌,市值由去年12月的1.5兆美元高點降至8450億美元,短短三個月蒸發了45%。這反映了市場對特斯拉未來發展的激烈辯論,是全球最具潛力的科技公司,還是「電動車+人工智慧」夢想的泡沫破裂前兆? 股價下跌的原因包括電動車銷量下滑、利潤壓縮,馬斯克的政治參與影響品牌形象,以及無人駕駛與AI技術仍是「願景」而非「現實」。特斯拉的估值遠高於其他車廠和科技巨頭,引發市場對其真實價值的質疑。 投資人對特斯拉持不同看法,樂觀派認為其擁有前瞻技術,有長線機會;悲觀派則認為其估值過高,可能只是泡沫。未來1-2年,市場將見證特斯拉真正價值,究竟是「顛覆產業」還是「估值過高」。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片段來源:Car Somet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