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2025

PressMega

AI人工智能報道資訊網站

BYD電動車

1 min read
2024年10月28日,中歐兩方正在討論如何避免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新的關稅。歐盟將決定是否對中國電動車實施最高達35.3%的關稅,但在宣布結果之前,歐盟與中國已進行八輪技術會談,雙方表示願意繼續溝通。歐盟希望通過談判找出替代方案,例如中國車商的價格承諾或投資歐洲市場。 歐盟的調查旨在防止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因政府補貼而進入歐洲市場造成不公平競爭。歐洲委員會的重點在於確保歐洲市場的公平競爭,並符合世貿組織的規範。 中國提出的價格承諾或許是解決關稅問題的有效方法,而歐盟也同意這種方式可以持續探討。另一個選擇是中國企業在歐洲增加投資,以換取減少或避免關稅。然而,雙方目前尚未達成具體協議。 隨著談判進入下一階段,中國商務部建議建立一個雙邊溝通機制,以便更有效監督和實施價格承諾。歐盟貿易專員則強調,與中國產品進出口商的談判有助於加速找到解決方案。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中國車企進軍歐洲市場,但車輛品質受到爭議,比亞迪(BYD)旗下的ATTO 3電動車在最新Euro NCAP輔助駕駛評估中被列為不建議評級,成為歷史最差成績。Euro NCAP公布新一波輔助駕駛評估,梅賽德斯-奔馳C-Class、EQE SUV、寶馬i5獲得最高的非常好評級;大眾ID.7和沃爾沃EC 40則為好評級,但比亞迪ATTO 3是唯一被列為不建議的車型。Euro NCAP指出,ATTO 3的主動式巡航控制表現低迷,無法應對道路障礙並進行煞車,遇到長時間不動的情況下也無法支援轉向。車輛在駕駛無反應干預和駕駛監控測試中得分為零,系統故障和防撞類別也表現弱。比亞迪ATTO 3在交通標誌辨識方面也表現不佳,獲得中等55%的得分。Euro NCAP最終表示ATTO 3的輔助駕駛系統不適合在公路上使用。比亞迪未對測試結果發表評論,但指出較新車型如Dolphin和Seal採用更先進技術,對測試結果影響尚不明朗。Euro NCAP技術經理表示,雖然駕駛輔助提供舒適駕駛體驗,但存在缺陷且濫用可能產生新危險。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1 min read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中,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的海豹再次降價,兩家代理商同步推出優惠活動,BYD SEAL AWD Performance版本只需「1換1」$30萬有找!優惠期間價格降至$298,000,還贈送價值約$5,000的豐富大禮包和$3,000的充電券,活動時間從10月26日至11月11日。 BYD SEAL AWD Performance版充滿科技感,配備15.6英寸可旋轉觸控螢幕和W-HUD智能抬頭顯示系統,提升駕駛安全性。全景天窗和HiFi級定制Dynaudio音響系統帶來更舒適的乘車體驗。 此外,BYD SEAL海豹搭載專利刀片電池技術,通過多項嚴格測試,確保在極端條件下的安全性。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提高了電池空間利用率和車身扭轉剛度。e平台3.0整合了智慧、高效、安全和美觀的優勢,為海豹提供卓越的性能和操控體驗。智能扭矩控制系統進一步提升車輛的行駛穩定性和安全性。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2024年,比亞迪在「世界500強」榜單中,員工總數超過90萬人,成為全中國員工最多的民營企業,並列全球雇主排行榜第五。比亞迪規模迅速擴張,超越華為、京東、阿里巴巴和騰訊等科技巨頭,員工總數更超過華為和京東合計,僅次於中國國有企業國家電網和中石油集團。 比亞迪最初專注於充電電池,並於2003年進入汽車製造領域。隨著全球對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比亞迪利用在電池技術上的優勢,逐漸擴大在純電車技術上的優勢。到2021年,該公司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首次突破72萬輛,成為中國汽車品牌十大之一。 比亞迪的成功商業模式包括一條龍式生產、全面使用自家產品、擁有全球最大自研規模等,使其在市場上具有巨大競爭優勢。比亞迪也透過全球擴張,進入東南亞等市場,並逐步建立製造基地。 比亞迪的崛起標誌著中國新能源革命的成功,但也引起歐美競爭者的注意。儘管比亞迪在中國車市佔有主導地位,但歐美車廠仍難以忽視,未來競爭將更加激烈。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日本中部經濟產業局於10月7日舉辦了一場關於電動車技術的研討會,吸引了來自日本中部地區70多家汽車零配件公司的代表參加。會議展示了多款中國品牌電動車,包括BYD比亞迪Atto 3和蔚來ET5的拆解模型,讓與會者深入了解中國電動車廠商在壓低生產成本方面的技術策略。比亞迪Atto 3的「E-Axle電動驅動系統」整合了8個零件,不僅減輕了車輛重量,還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了製造成本。日本企業代表對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在成本控制和技術設計上的巧妙之處表示驚訝,認為中國品牌注重降低成本,與日本企業更注重品質的製造哲學形成對比。展示設施自2022年開設以來已吸引450家企業、超過6,000人次參觀,預計在10月底新增中國理想L9和韓國Hyundai Ioniq 6等新車型的拆解展示。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比亞迪電動車以低價優勢席捲全球,引起日本政府和企業的注意。他們研究了比亞迪、蔚來汽車等16款電動車型的零件,試圖找出中國電動車成功的關鍵。比亞迪電動車在全球市場上表現出色,其低價格是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原因之一。透過研究零件和製造過程,日本政府和企業希望了解比亞迪的製造成本和節省成本的方法。中國的電動車產業正迅速發展,各大廠商紛紛投入競爭。比亞迪的成功經驗將對整個行業產生影響,並帶動其他企業進一步提升競爭力。透過研究和學習,日本企業也希望能夠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以應對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競爭挑戰。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中時新聞網 邱怡萱】 大陸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憑藉著價格優勢屢創銷售紀錄。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日本企業拆解比亞迪、蔚來等大陸國產車,進一步研究並發現大陸電動車價格便宜的秘訣。有日本高層表示,對比亞迪零件數量之少感到驚訝。報導指出,日本中部地區約70家汽車零件企業最近參觀了電動車的拆解展示設施,該展覽位於岐阜。這些企業對比亞迪的製造方式和技術進行了深入瞭解,並對其簡潔高效的生產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比亞迪在全球市場上崭露頭角,不僅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日本中部经济产业局于10月7日举办了分享纯电动汽车(EV)技术动向的研修会。来自中部地区约7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参观了EV的拆解展示设施,学习了中国产EV的车身结构和零部件设计的特点。作为中国企业能够生产出低价EV的背景,零部件的通用化和自产化浮出水面。 在岐阜县瑞浪市的一所废弃学校体育馆内,展示了比亚迪的SUV车型「ATTO3」、上海蔚来汽车(NIO)的「ET5」、美国特斯拉的「Model Y」等16个车型的9万多个零部件。 三洋贸易的伊藤研一主任指出:“中国厂商非常重视低成本生产”。他表示,中国企业对于品质的看法与日资企业有所不同。 据说至今已有450家企业、6000多人前来参观。展示内容定期更新,计划于10月底追加中国新兴EV厂商理想汽车的「L9」和韩国现代汽车的「IONIQ 6」等4款车型。 在日本中部地区,丰田通商也运营着汽油车和EV的拆解展示设施「丰通学习广场」。向合作伙伴等免费公开丰田的「威姿(Vitz)」和「bZ4X」等的零部件。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蘋果曾計劃推出電動車,但在今年2月終止了計畫,與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合作開發電池技術。BYD在電池技術方面有豐富經驗,與蘋果合作可加速電動車技術進步。雖然蘋果計劃失敗,但合作對電動車技術發展有積極影響。這段合作關係可能是推動電動車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雖然蘋果的電動車計劃終止了,但對於電動車產業的技術進步仍有積極意義。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廠商合作,推動電動車技術的發展,為環保出行做出更大的貢獻。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根據電動車數據公司EV Volumes,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在2024年8月的電動車銷量超越其他競爭對手,包括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領導者。 編譯/于文浩 根據電動車數據公司EV Volumes,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在2024年8月的電動車銷售量超越其他競爭對手,包括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領導者。該品牌的競爭定價策略顯著提升了其市場表現,銷售數字的成功使其在當月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24.2%,遠高於其他品牌。 比亞迪銷售量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領導者。(圖/取自比亞迪官網) 整體市場前景與挑戰 據報導,在2024年前8個月的數據中,比亞迪的銷售量是特斯拉的兩倍,顯示出其在電動車市場的強大影響力,特斯拉在某些月份的增長不足,讓其難以穩固市場地位,而比亞迪的價格策略和新車型推出,無疑為其贏得了更多市場。 更多新聞:電動車關稅將至 中國、歐洲在巴黎車展競爭白熱化 特斯拉依然保持第二名 雖然特斯拉仍然是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但其八月的銷售量僅為152,140輛,市場佔有率為10.4%,雖然新款Cybertruck每月交車量已接近4,000輛,但其他車型的表現不佳使得特斯拉面臨銷售波動的挑戰。 五菱汽車和李汽車競爭激烈 同時,五菱汽車則在八月以58,725輛的銷售量位居第三,市場佔有率為4%。其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