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2025

PressMega

AI人工智能報道資訊網站

汽車

1 min read
美國電動車領導品牌特斯拉最近在中國市場受到嚴重打擊,不僅銷量下降,市佔率也在縮小,同時還要應對中國本土企業的競爭。業界人士指出,特斯拉的困境並非個案,而是中國外企陷入中共「養虎為患」的一個例子。特斯拉的光環逐漸消失,從主角地位逐漸被取代。2019年,特斯拉CEO馬斯克在上海參加了其首個海外超級工廠的啟動儀式。然而,隨著中國本土電動車市場的迅速發展,特斯拉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特斯拉需要調整策略,以應對中國市場的變化,並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競爭力。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1810)公佈,自2024年3月小米汽車上市以來,累計交付超過30萬台。公司今日(11日)股價微揚1.3%,報57.7元。小米創始人雷軍稱,將持續努力,以提供更多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給消費者。小米汽車的成功也顯示了小米在智能科技領域的實力和影響力。隨著人們對智能汽車的需求不斷增加,小米汽車的市場地位也將逐步提升。小米汽車的出現,不僅擴展了小米的產品線,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選擇。在未來,小米將繼續投入研發和創新,努力建立更多領先的智能科技產品,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生活體驗。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汽車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上市15個月以來已經交付超過30萬台車輛,感謝車主朋友們對他們的信任。公司表示將持續努力,以10倍的投入打造更好的汽車。他們的目標是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並為他們提供更好的行車體驗。小米汽車將繼續不斷創新,提升產品性能和品質,以滿足越來越多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公司表示他們將秉持著對客戶的承諾,不斷努力提供更好的服務和產品,讓更多人擁有更好的行車體驗。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隨著智慧駕駛技術不斷進步,電動車品牌比亞迪(BYD)最近推出了一項別出心裁的「自動停車保證」,承諾若其自動停車功能在特定情況下失靈,車主可獲賠償。這項政策旨在提升消費者對其智能系統的信心,同時展示比亞迪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實力。這一舉措不僅是對自家產品的自信表現,也可能為行業設立新標準,推動其他車廠跟進。比亞迪自動停車失靈可獲賠償比亞迪宣布,若其車輛的自動停車功能在符合特定條件下未能正常運作,導致車輛損壞,車主可獲得最高5,000元人民幣(約HK$5,500)的賠償。這項保證適用於特定型號及情況,例如系統未能識別障礙物或操作失誤導致的碰撞。比亞迪強調,這是為了讓車主對其智能駕駛技術更有信心,並承諾持續優化系統功能。智慧駕駛技術的市場競爭近年來,智慧駕駛技術成為電動車市場的重要競爭點。比亞迪此舉與Tesla FSD(Full Self-Driving)等競爭對手的技術推廣形成對比。比亞迪在2024年的全球電動車銷量已超越Tesla,成為市場領導者,這項自動停車保證或許是進一步鞏固其地位的策略。同時,有報道指比亞迪正積極擴展海外市場,包括香港,未來可能將類似政策引入本地。消費者反應與行業影響這項政策一出,網上討論熱烈。部分消費者認為這是對技術可靠性的承諾,但亦有人質疑賠償條款的具體執行細節,例如如何界定系統失靈的責任。從行業角度看,比亞迪此舉可能促使其他車廠推出類似保障,甚至推動監管機構制定更清晰的智慧駕駛技術標準。比亞迪的自動停車保證無疑為智慧駕駛技術的推廣開闢新方向。隨著技術日趨成熟,類似政策或會成為行業常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度亦有望提升。未來幾個月,市場反應及政策執行情況將是焦點,同時其他品牌是否跟進推出類似保障,亦值得關注。来源:InsideEVs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紐約時報》特約汽車產業專家、Dunne Insights執行長麥可·鄧恩(Michael Dunne)在《紐約時報》8日刊出的客座評論中,揭示了一個令美國汽車業坐立難安的殘酷現實:關稅或許能暫時保護底特律,卻無法阻止美國在全球汽車競賽中「慘敗」的事實。這不僅是一場汽車戰爭,更是一場攸關國家未來的產業模式之戰。從「破爛貨」到「王者」:比亞迪憑什麼?​幾年前還是被視為次等品牌,如今卻崛起為行業巨頭。鄧恩指出,美國汽車業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學習並適應新的競爭環境,才能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力。這不僅是對汽車業的挑戰,更是對美國經濟的一次檢驗。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電動車推出第三款新車,將擴展至7人座市場。這款新車採用更實用的寬敞佈局,與SU7和YU7有所不同的動力系統,並具有出色的1,500公里續航表現。這款車已經被捕獲上路,為小米電動車家族增添了新成員。這樣的設計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滿足不同家庭或用途的需求。隨著小米電動車不斷擴大其產品線,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驚喜。這款車的推出將進一步提升小米在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力,讓更多消費者有機會體驗到小米電動車帶來的便利和性能。期待看到這款全新的7人座電動車如何在市場上表現,為小米電動車的未來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中國電動車公司比亞迪(BYD)再次引起自駕科技的討論。最近,官方微博宣布他們的「天神之眼(God’s Eye)」自動駕駛平台即將推出重大更新,不僅功能升級,還提出「智慧自駕停車擦撞,比亞迪買單」的保證,在全球率先實現媲美Level 4級的智慧自駕停車。根據比亞迪公告,未來搭載「神之眼」系統的車輛,若在智慧自駕停車過程中發生車損事故,車主無須經過保險理賠程序,直接聯繫比亞迪售後處理,損失由原廠全額吸收。此舉不僅免除車主來年保費調漲的風險,也展現比亞迪對自身自駕技術的信心。新版本的「天神之眼」能處理複雜道路狀況,如識別障礙物、緊急煞車等功能。比亞迪強調,新功能可透過OTA軟體更新即時上線,實現大規模部署,符合「好技術,就應該人人可享」的品牌理念。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特斯拉近日宣布大幅調整Model 3售價,最高降幅達18%,成為本地電動車市場最誇張的降價行動。這次調整旨在推動香港邁向可持續能源社會,亦符合政府低碳交通政策,同時提升Model 3的「親民度」。減價幅度驚人,搭配「一換一」計劃,最高可減至18%,價格直逼競爭對手。Model Y則成為市場主力,憑藉靈活空間、智能科技及長續航力,銷量居高不下。特斯拉亦推出多項限時優惠,提升駕駛體驗。體驗中心升級支援寵物試駕,進一步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充電網絡不斷擴張,已設87個超級充電站、129個目的地充電站,覆蓋全港重點地區,並升級為CCS2規格,方便港澳車主及跨境用家。特斯拉不斷推動電動車市場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便利的選擇。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瑞銀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投資者在理解小米(01810.HK)核心業務的策略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特別是在新零售模式和不同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方面。該行對小米的評級維持在「中性」,目標價為62元,認為目前的估值已經反映了明年電動車交付和產能增加的正面因素。目前的風險和回報前景是平衡的,YU7的需求強勁,加上今年下半年和明年電動車業務的盈利貢獻,有助於抵消內地補貼政策逆風下智能手機和物聯網需求的疲弱。該行認為,如果集團能有效實施其海外策略,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業績。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比亞迪已成為全球最暢銷的電動車品牌,卻被擋在美國市場之外。我們可以用關稅來呵護美國車企,但這改變不了我們正在慘敗的事實。美國車企應該要更加努力提升自身競爭力,而不是依賴保護主義政策。比亞迪的成功除了依賴技術創新外,還有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和全球化營銷策略。如果美國車企想要在全球市場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須要學習借鑑其他成功品牌的經驗,而不是將自己封閉在國內市場中。保護主義只會讓企業變得更加懈怠,無法真正面對來自全球市場的競爭挑戰。現在是時候改變思維,勇敢面對全球化競爭,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