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領導廠商比亞迪宣布,將積極回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提出的倡議,承諾在供應鏈管理中實施更清晰的付款標準。比亞迪表示將針對訂單確認、交付與驗收等流程,加強管理,確保供應商按時收到應得的款項。該公司強調遵守誠信原則,維護供應鏈的穩定和公平,並進一步提升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比亞迪一直致力於推動電動車技術的發展,並通過與合作夥伴穩固的關係,共同推動產業的進步。這個承諾將有助於確保供應鏈上的所有參與者都能夠受益,並進一步提升中國電動車產業的整體品質和聲譽。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汽車
墨西哥政府最近宣布,計劃對來自中國等無自由貿易協定國家的汽車徵收50%的關稅。如果這個提案獲得國會通過,將對墨西哥汽車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因為墨西哥是北美增長最快的汽車市場之一。 業界分析指出,比亞迪是中國一家知名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可能會受到這項新政策的影響。此舉可能會迫使比亞迪在墨西哥市場重新調整其策略,以應對新的貿易環境。 這項新政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人們對未來墨西哥汽車市場的走向表示擔憂。有些人認為這將對墨西哥的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為了保護本國汽車產業而必要的措施。 無論如何,這項新政策都將對墨西哥汽車市場產生重大變化,並可能對該國的整體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特斯拉完成了Cybertruck配置的最終確認。該公司宣佈停止生產和銷售一個令人困惑的Cybertruck配置,因為銷量不佳。上週五,特斯拉正式結束了Cybertruck的Long Range Rear-Wheel-Drive配置的生產。這個配置的售價為$69,990,比全輪驅動版本便宜$10,000,但缺少了許多功能,如座椅材料、音響系統、後座觸控螢幕等。以$79,990的價格購買全輪驅動版本可以獲得所有高級功能和更強大的動力系統,因此Rear-Wheel-Drive配置受到批評。特斯拉對這個配置的預期似乎過於樂觀,許多人認為價格需要更低才能吸引消費者。目前,特斯拉的全輪驅動和Cyberbeast的售價分別為$72,490和$114,990。這一變化反映了特斯拉的產品策略調整,也顯示了市場對於創新和價值的需求。特斯拉的不斷創新將在未來推動市場發展,提升品牌價值。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最近,有汽車部落客曝光,小米汽車在國內的單周收入,首次超過了小米手機。具體來說,在2025年第35周(8月25日至8月31日),小米汽車交付量達到11,880輛,預計營收將突破35億元。同一周,小米手機在國內的收入已被反超。從2024年正式發表首款車型SU7,到2025年7月單月交付突破3萬輛、8月持續超過3萬輛,小米汽車只花了不到兩年。雷軍曾說,造車是“最後一次創業”,甚至賭上了聲譽。如今看,這場豪賭正在兌現。以手機聞名的企業,正快速把「副業」幹成「主業」。小米汽車的崛起速度,超出多數人預期。 2025年8月,其單月交付量連續第二個月突破3萬輛,1-8月累計交付已超27萬輛。有分析認為,小米全年交付量可望衝擊40萬-42萬輛,大幅超越內部原本設定的35萬輛目標。高交付量背後是高需求。目前,小米SU7系列預計交付周期為34-41周,而新推出的SUV車型YU7則需等待41-58周。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比亞迪高層指出,中國汽車市場將經歷大規模洗牌,預計約有100家車企可能被淘汰,即使未來僅剩下20家中國電動車製造商仍屬眾多。面對激烈競爭,這些車企將面臨生存壓力。比亞迪一直是中國電動汽車領域的龍頭,其高層也警告說,市場的變化將會影響整個行業生態。這項消息也引發了業界的關注和討論,許多人都在關注這場洗牌將對中國汽車產業帶來怎樣的變化。未來,中國汽車製造商將需要更加努力,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以應對市場的變革和競爭壓力。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特斯拉董事會主席羅賓·丹霍姆(Robyn Denholm)今天早上接受彭博社訪問,討論了多個話題,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她對保護公司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措施的評論。隨著右翼政治評論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遭受襲擊,對馬斯克和其他高端商業領袖和政治人物的安全擔憂日益加劇。馬斯克承諾加強安全措施,特斯拉在2024年和2025年1月和2月為馬斯克的安全支出高達330萬美元。丹霍姆表示,公司一直專注於馬斯克的安全配置,因為他是全球最富有和影響力巨大的人之一。她補充說,董事會中沒有人不會受到柯克事件的影響,特斯拉必須考慮增強安全的必要性。透過這些舉措,特斯拉不僅展示了對領導者安全的責任感,還進一步強化了市場信譽,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力,推動公司的長期增長潛力。【點擊閱讀更多】。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比亞迪(BYD)國產電動車持續推出新車款,除了Atto 2緊湊型SUV外,還加入了單馬達後驅標準版的SEALION 7五門五座位中型電動SUV。這款車搭載了71.8kWh刀片鋰電池,馬力為170kW,扭力為380Nm,NEDC續航力達520km,售價為$248,000。SEALION 7系列包括大電Premium和雙馬達四驅高性能Performance車型。標準版的外觀與大電版相似,全長4,830mm、闊1,925mm、高1,620mm,配備19吋合金輪圈和Continental EV輪胎。車廂內部設計雅致,座椅和軚環採用仿皮包裹。細電Standard版取消了部分高級配置,但仍具備許多便利功能,如10.25吋數碼儀錶板、360度鏡頭和全景式天幕。在行車表現方面,後驅Standard版搭載71.8kWh電池,可輸出170kW馬力和380Nm扭力,動力表現出色,行車順暢爽快。整體而言,SEALION 7 Standard版在性價比和實用性方面具有競爭力,是值得考慮的選擇。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特斯拉最近獲得監管機構批准在新州進行Robotaxi平台測試,距離在德克薩斯州推出叫車服務不到三個月。特斯拉於6月22日在奧斯丁首次推出無人駕駛的Robotaxi套件,最初只針對少數乘客提供服務,但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擴展乘客群體、服務區域和車輛數量。 在灣區也推出叫車服務,但仍有駕駛員坐在駕駛座以確保安全。在奧斯丁,乘客座位上會有一位「安全監控員」,在高速公路上則會在駕駛座上進行監控。特斯拉還在亞利桑那州的Tempe進行測試,為Robotaxi做準備。 特斯拉計劃在佛羅里達州和紐約擴展,在內華達州獲得批准後將進行測試。首席執行官Elon Musk表示,他相信到年底時Robotaxi將能夠覆蓋美國至少一半的人口。隨著特斯拉持續推動無人駕駛技術創新,Robotaxi平台若成功擴展將帶來巨大的成長潛力,對汽車行業和交通系統產生深遠影響。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全球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正在快速推出新車,鎖定產業中成長最快的細分市場。雖然被排除在英國最新的電動車購車補助計畫之外,BYD仍強調其在當地與歐洲的銷售動能不會受到影響。 全球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正在快速推出新車,鎖定產業中成長最快的細分市場。雖然被排除在英國最新的電動車購車補助計畫之外,BYD仍強調其在當地與歐洲的銷售動能不會受到影響。 英國新補助排除中國品牌 BYD推自家優惠與維保方案 英國今年啟動的「電動車補助計畫」(Electric Car Grant, ECG),提供最高3,750英鎊(約新台幣15萬元)的購車折扣,金額依製造過程的永續程度決定。不過,由於計畫將生產過程能源來源納入審查,中國車廠包括BYD被排除在補助名單之外。儘管如此,BYD執行副總裁李柯表示,補助缺席不會拖慢其在英國的銷售步伐,並批評這項政策「對消費者不公平」。BYD隨即祭出自家優惠方案,包括五年免費保養,適用於Dolphin Surf、Dolphin與Atto 3等新車,認證中古車也在範圍內。同時,BYD將旗下純電與插電式混合車型的電池保固延長至八年或20萬公里,並回溯適用已購車主。 產品線擴張涵蓋入門到豪華 Dolphin Surf仍屬市場最親民電動車之一 BYD強調消費者不只追求購車當下的補助,更需要長期的價值與保障。英國銷售主管Beattie指出,BYD要用更實際的方式展現承諾。目前,BYD的產品線涵蓋從入門小車到豪華SUV。最新推出的Dolphin...
比亞迪(BYD)是全球電動車龍頭,在推出新車方面進展迅速,專注於成長最快的市場細分。儘管未納入英國最新的電動車購車補助計畫,但BYD強調在當地和歐洲的銷售動能不會受到影響。BYD在英國推出自家優惠與維保方案,包括五年免費保養、延長電池保固至八年或20萬公里,並推出多款新車型。最新車款Dolphin Surf售價僅18,650英鎊,即使沒有政府補助,仍是市場最親民的電動車之一。BYD的產品線從入門小車到豪華SUV應有盡有,並且持續擴張。截至2025年前八個月,BYD在英國已售出近25,000輛,銷量逐步逼近特斯拉,並預期未來將持續增長。BYD強調消費者需要長期價值與保障,並致力展現承諾,不僅追求補助,更重視銷售後的服務與保障。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