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0/2025

PressMega

AI人工智能報道資訊網站

汽車

1 min read
2025年4月11日,電動車龍頭Tesla終於進軍中東最大經濟體沙烏地阿拉伯。然而,在長達900公里的主要幹道上,卻尚未建立任何充電站,必須面對高達攝氏50度的沙漠氣溫對電池續航的挑戰。同時,中國競爭對手比亞迪早在2024年5月就已進駐沙特市場,加劇了競爭壓力。 在全球其他市場,Tesla面臨著銷售不振的困境。2025年第一季全球銷量下滑13%,成績創下了近三年來最差的表現。主要原因包括執行長Musk的政治立場引發的爭議,車型更新延遲,以及來自BYD的競爭壓力。BYD早在2024年就已在利雅德設立展間,進一步加劇了Tesla的困境。 Tesla必須面對來自中東市場和全球市場的雙重挑戰,才能保持競爭力。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比亞迪(BYD)昨日正式推出全新的「兆瓦閃充」技術量產車!首兩款車型為「漢 L」與「唐 L」電動車,採用全新「超級 e 平台」,擁有超高壓 1000 V 電氣架構,成為首款量產車搭載超過千伏架構的車款。官方宣稱最快僅需充電5分鐘,即可補充近400公里續航力。雖然名為「兆瓦閃充」,實際上擁有兩組可同時支援500 kW的充電孔,達到1 MW的超高充電功率。漢 L 起價為人民幣209,800元,唐 L 起價為人民幣229,800元,均比市場預期便宜許多。漢...
1 min read
電動車被視為汽車產業的未來,但實際上能在這場轉型浪潮中實現獲利的品牌卻屈指可數。根據最新的產業研究報告,到了2024年,全球僅有四家純電動車品牌實現營運獲利。這顯示了電動車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以及在技術、市場和政策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儘管電動車市場前景看好,但要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並不容易。品牌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發和創新,同時應對市場需求和競爭壓力。此外,政府政策和法規對於電動車行業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一家獲利的純電動車品牌可能意味著更好的產品品質和服務。因此,消費者在選購電動車時應該多加考慮品牌的經營狀況和市場表現,以確保自己的投資能夠得到回報。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商務部昨日舉行了美國投資企業圓桌會,有超過20家美國企業參加,包括電動汽車製造商Tesla。他們討論了在華經營的挑戰和機會,並分享了彼此的經驗和見解。商務部表示,這樣的圓桌會有助於促進美中之間的商業交流和合作,並為美資企業提供更多發展的機會。Tesla等參加企業代表也表示他們對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感到樂觀,並希望能夠在這個市場上有更多的成就。此次圓桌會對於促進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也為雙方的合作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小米電動車SU7在全球車市引起轟動,但於3月29日發生車禍並引發火災,造成三名年輕女性死亡。事故發生時,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行駛。儘管車輛發現障礙物後開始減速,但智能功能不久後失效,導致悲劇發生。這起意外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讓人擔憂電動車的安全性。對於這樣的悲劇,我們應該更加重視車輛的安全性能和智能系統的穩定性,以確保乘客和行人的安全。希望制造商和相關單位能夠從這次事故中吸取教訓,加強車輛安全性的設計和監控,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交通安全盡一份心力。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大紀元2025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君宜綜合報導)近期中印關係有所改善,但印度對中國企業仍保持謹慎態度。印度商務與工業部長皮尤什・戈亞爾(Piyush Goyal)公開表示,印度目前暫不開放市場給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但對美國車廠特斯拉(Tesla)則持開放態度。 戈亞爾在接受彭博電視專訪時指出,印度必須謹慎看待戰略利益,對比亞迪暫未開放市場。印度鼓勵外資投資,但對中國資金與技術流入保持嚴格審查。 印度拒絕中國車企已非首次,比亞迪、長城汽車先前投資計劃均遭印度政府駁回。面對美中貿易戰升溫,印度正與美國、歐盟展開自由貿易協議談判,以防範中國產品傾銷。 印度對特斯拉進駐持觀望態度,高關稅成最大障礙。印度政策面臨外資壓力與本土產業保護之爭,如何平衡吸引外資與保護本地產業利益成為挑戰。全球電動車市場快速擴張,印度需掌握政策平衡,才能突破電動車產業發展的關鍵。【責任編輯:葉紫微】(本文參考了彭博社的相關報導)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2025年4月7日,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汽車巨頭豐田汽車預計在2027年前將自家開發的電動車款數量擴增至約15款,並將年產量提高至30萬輛。豐田汽車一直致力於推動電動車的發展,希望在未來能夠成為電動車市場的領導者之一。 豐田汽車的電動車款將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的車型,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此舉也是為了跟上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增加,並且符合豐田汽車的永續發展目標。 豐田汽車相信,電動車是未來汽車產業的趨勢,透過不斷的研發和創新,他們將能夠提供更多選擇給消費者,同時也能夠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希望豐田汽車未來的電動車款能夠受到市場的歡迎,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黃大仙發生多車相撞意外。事發當天早上約7時半,在龍翔道往觀塘方向的龍翔道公園對開,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共涉及7輛私家車。其中一輛Tesla電動車的車尾被剷起,擱在另一輛Tesla電動車的車頂上。救援人員趕到現場,初步消息顯示一名司機頸部受傷,一名女子腳部受傷,警方正在調查事故的原因。整起意外發生在繁忙的早晨交通時間,引起了一陣騷動。希望所有受傷者都能盡快康復,同時呼籲駕駛人要時刻注意路面情況,遵守交通規則,確保行車安全。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比亞迪(01211)在日本的子公司昨日宣布,旗下純電動車(EV)「海豚」等車款將降價約30萬日圓(約1.56萬港元)。這是比亞迪首次在日本實施降價措施,目的在於刺激當地純電動車市場。 報導指出,日本國內的純電動車銷售一直呈現停滯狀態,比亞迪希望透過這次價格誘因來擴大銷售量。比亞迪一直致力於推動電動車的普及化,此次降價行動也是該公司積極參與日本市場的體現。 這項降價措施將使消費者更容易接受和購買純電動車,同時也有助於提高比亞迪在日本的市場佔有率。這將對整個電動車產業帶來積極的影響,也促使其他品牌跟進推出相應的措施。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
1 min read
日本汽車進口協會4日公布,2024年度外國廠商純電動汽車(EV)新車進口銷量達24,868輛,較去年增長4.5%,創下新高。歐美和中國廠商推出新車型,帶動了銷量增長。外國汽車廠商對於日本市場的關注度逐漸提升,純電動汽車的受歡迎程度也逐漸提升。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消費者對純電動汽車的需求正在增加。此外,外國廠商對於日本市場的開拓和投放也是銷量增長的原因之一。預計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純電動汽車的銷量還將繼續增長。 想知得更多詳情?立即Click這裡 本文章由Open AI人工智能編寫,僅屬學術用途。 可參考相關同類新聞